2023年甘肃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
一、《甘肃县域和农村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指标
2024年,根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渡期已达中期甘肃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比2023年的统计数据与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的特征,吸纳、综合了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统计系统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专家学者对2022年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2022年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2023年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产业发展竞争力、城乡融合竞争力、宏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人居环境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8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为20个,其中:产业发展竞争力包含产业总量、产业结构、产业效率、农业产业化4个二级指标;城乡融合竞争力包含人口结构、城乡融合2个二级指标;宏观经济竞争力包含经济均量、经济总量、金融资本3个二级指标;基础设施竞争力包含生活条件、互联通讯、公路交通3个二级指标;公共服务竞争力包含科技文化、医疗卫生2个二级指标;科学教育竞争力包含科教支出、科教资源2个二级指标;人居环境竞争力包含生活环境、农业环境2个二级指标;社会保障竞争力包含保险、保障2个二级指标。与20个二级指标相对应的三级指标共计86个。
二、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时间与地域范围
1.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时段以甘肃省统计局和甘肃省财政厅提供的各县域2023年度统计数据为依据,市(州)各指标数据为所辖县域合计,不含市本级数据(除嘉峪关市外),评价基准年份为2023年。
2.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有关全国县域竞争力所作的测评范围,结合甘肃省统计局的具体要求,课题组对甘肃省除兰州新区之外的86个县(区、市)和14个市(州)进行县域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3.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市辖区在空间管控、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权限已经让渡或部分让渡给了所属城市,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日益中心城市化,发展机遇更丰富,但发展的独立性相对较弱。因此,本报告将甘肃省86个县(区、市)分为67个县域(含华亭市、玉门市、敦煌市3个县级市)和19个市辖区(含临夏市和合作市2个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县级市)分类进行评价。
三、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
1.数据的处理。在认真核对原始数据无误的情况下,对每一指标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各指标列数据形成无差异的标准化矩阵;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以三级指标列为单位进行分值赋值,再进行加权加总得一、二级指标分值。
2.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在2022年指标体系权重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指标权重确定。
四、甘肃省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一)2023年甘肃省67个非市辖区(市)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排名
通过对2023年甘肃省67个县(市)县域综合竞争力8个一级指标产业发展竞争力、城乡融合竞争力、宏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人居环境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的计算和分析,甘肃省67个县(市)2023年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情况。
排名 | 十强县名单 |
1 | 玉门市 |
2 | 永登县 |
3 | 敦煌市 |
4 | 华亭市 |
5 | 高台县 |
6 | 崇信县 |
7 | 瓜州县 |
8 | 临泽县 |
9 | 山丹县 |
10 | 榆中县 |
(二) 2023年甘肃省19个市辖区(市)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排名
通过对2023年甘肃省19个市辖区(市)县域综合竞争力8个一级指标产业发展竞争力、城乡融合竞争力、宏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人居环境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的计算和分析,甘肃省19个市辖区(市)2023年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情况。
排名 | 十强市辖区(市)名单 |
1 | 兰州市城关区 |
2 | 酒泉市肃州区 |
3 | 张掖市甘州区 |
4 | 兰州市七里河区 |
5 | 武威市凉州区 |
6 | 庆阳市西峰区 |
7 | 兰州市西固区 |
8 | 金昌市金川区 |
9 | 平凉市崆峒区 |
10 | 临夏市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