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4小时上门茶600左右,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同城空降快餐联系,佛山24小时上门茶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内容

我院《陇上学人文存》系列丛书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
陇上文脉如何延续——记《陇上学人文存》的编辑出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3-10 浏览次数: 【字体:

陇上文脉如何延续——记《陇上学人文存》的编辑出版

2016-02-25 05: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记者日前了解到,甘肃省2009年推出的大型学术文献丛书《陇上学人文存》,在2009年到2019年十年内将出版10辑,达100卷规模?!叭舭倬砟芡暾适?,那么从1949年到2009年的六十年间,陇上学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献身学术、追求真理的轨迹和脉络就大体清晰了?!薄堵ど涎宋拇妗罚ㄒ韵录虺啤段拇妗罚┳苤鞅?、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说。
 
    人文学脉源远流长
   甘肃自古文化醇厚。而近代以来,相对开放的东南沿海而言,甘肃成为偏远之地,少受战乱影响,学术得以继续繁荣。抗日战争期间接纳了不少内地著名学者,使陇上学术空前活跃。
   “新中国成立之后,陇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力投入祖国新的学术事业之中,在历史、文献、文学、民族、考古、美学、宗教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影响深远?!狈杜羲?。
   范鹏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几次重要争鸣,都有甘肃学者的声音,而且在美学、史学等领域,陇上学人成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暗贝?位美学家,甘肃有洪毅然和高尔泰两位先生,而史学‘五朵金花’甘肃则占3朵?!狈杜羲?。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是《文存》第一卷撰主?!拔幕歉髅褡骞餐丛斓模叭说某晒枰⒀锛坛?,学风更要继承,那是一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闭藻臃蛩担仕辔恢锰厥?,具有源远流长的学术根源,周围几省文化融合的精华就在这些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中。
    传先贤学术命脉
   《文存》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范鹏认为,纳入编著的学人都是全国一流学者专家,足以代表甘肃,“我们在选择入编对象时,注重两个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学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想构成一部个案式的甘肃当代学术史,以此传‘先贤学术命脉’,为后人立‘治学标杆’”。
   如今,《文存》前四辑已经完成,首批10卷分别是:《马通卷》《支克坚卷》《王沂暖卷》《刘文英卷》《吴文翰卷》《段文杰卷》《赵俪生卷》《赵逵夫卷》《洪毅然卷》《颜廷亮卷》。首批10卷中尚在世的是马通先生、颜廷亮先生和赵逵夫先生,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文存》副总主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马廷旭说,《文存》不只是甘肃省现代学术成果的简单汇集,它是一部个案式的陇上现代学术思想史,从整体上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陇上学术的筋骨脉络,彰显着陇原文化的精气神。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高年在第一辑中编撰了《赵逵夫卷》,第三辑中编撰了《彭铎卷》?!耙员嘌÷畚募姆绞蕉韵缺驳难趵探幸淮蜗低车幕毓?,从中提炼总结治学的方法和理念,对后来学者是一种激励与引导?!焙吣晁怠?/span>
    引领当代 垂范后世
   “《文存》反映了甘肃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生态格局,反映了各领域的学科薄弱环节,为当代有志于人文社科领域的新学人提供了研究方向?!痹诜杜艨蠢?,《文存》可以使逐渐淡下去的学科扩大影响力,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让这些学科再一次发挥作用。
   韩高年认为,书中首列前言,对入选学者的主要成果条分缕析,总结了治学经验,揭示了治学方法,正文编选代表性论文,方便读者了解和学习?!氨咎资槿媸崂砺ど涎?,这本身对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就是一种激励,它对年轻学者具有引领和垂范作用?!焙吣晁怠?/span>
   在范鹏看来,后辈重新研究梳理老一辈学者的宝贵思想与学术精华,重读历史,可以激活他们的学术思想,提升编者的学术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着年轻学者?!八某霭嬉庖逯卮?,不仅可以总结前人成果,为以后甘肃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经验指导,更可以以此激励后来学者努力作出比前人更好的研究成果。”
   《文存》有一个统一的徽标,主体是由一对反对称形飞天环抱着一只蛙纹彩陶组成的眼睛形状?!把劬π巫丛な咀潘且匝跷幕⒄估返难酃夂褪右凹焓勇ど涎醯奈按蟪删停币苍な咀潘亟跷幕贩⒄沟牡拥炊晌ど涎趸壑械木?。”马廷旭说。
   “从现实意义上讲,建设文化大省需要与之相称的文化成果支撑,而学术文化应该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没有学术筋骨支撑的文化建设会是一盘散沙?!甭硗⑿袢衔段拇妗芬丫晌仕嗾苎缁峥蒲Ы缤度搿耙淮宦贰苯ㄉ韬突奈拿鞔写葱虑ㄉ璧奈幕放?,成为陇上学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